2025-01-18
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。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,黄土面积63.5万平方千米,其中原生黄土38.1万平方千米,次生黄土25.4万平方千米。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,产生了以“窑洞”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、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。距今约5500年前,黄土高原西部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。
一、黄土高原在哪个省
黄土高原并非完全位于某一个省份,而是跨越了多个省份。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,黄土面积63.5万平方千米,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偏北部的广大地区,包括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内蒙古和河南等多个省份。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则大致北起长城,南至秦岭,西抵乌鞘岭,东到太行山,覆盖了山西大部、陕西中北部、甘肃中东部、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,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。因此,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中国多个省份共有的宝贵自然遗产。
二、黄土高原形成原因
1、风力堆积作用
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主要来源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、宁夏、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。这些地区的岩石在风力的作用下被风化、破碎,形成大小不等的石块、沙子和粘土。在冬春季节,西北风盛行,狂风骤起、飞沙走石,细小的粉沙和粘土被风携带向东南方向飞扬。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太行山、秦岭等山地的阻拦时,这些物质便沉积下来,逐渐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。
2、气候演变
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降水集中且多暴雨。在降水的冲刷下,疏松的黄土极易被侵蚀,水土流失现象严重。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变得更加千沟万壑,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。
3、河流演变
河流的流速和流量变化也是黄土高原形成的重要因素。由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干旱,河流的流量变少,流速变慢,河流沉积物堆积起来,形成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。
4、地质变迁影响
在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中,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。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该地区地壳抬升,地形逐渐起伏。原本平坦的地面在地质构造力的作用下,形成了沟壑纵横、梁峁交错的复杂地貌。同时,河流的侵蚀和切割作用也不断塑造着黄土高原的地形,河流下切形成了深邃的河谷,进一步加剧了地表的破碎程度。
Copyright© 2023 高起点 版权所有
渝ICP备2020011602号-3